魚,學名“鯔魚”,為一種洄游性魚類。由中國安陽殷墟出土的遺骸中顯示,在三千多年前烏魚便已成為中原地區民眾的桌上佳肴;而台灣地區早在荷蘭人佔領時期,即有徵收烏魚稅的記載。一直以來,烏魚是台灣許多漁民重要的經濟來源。

 

寒流來襲的冬至前後十天,是烏魚大批出現於台灣海峽附近洄游產卵的時候,數百年來從未失信間斷過,故稱為“信魚”;且因其經濟價值高,帶給漁民的財富遠超過其它魚類,所以又有“烏金”的稱號。據“台灣通史”記載,約在三、四百年前,捕烏船需要跟政府登記並繳納漁稅,才能領取烏魚旗出海捕魚。而在國民政府遷臺後那段戒嚴時期,每艘漁船出海都受到嚴格的管制,可是一到烏魚出沒期間,只有捕烏船可以隨時出入港口,不受限制,因為“烏金”是不等人的。唯有在水溫二十度左右,烏魚才會整群“浮上”水面,適合捕抓。一旦過了這個時期,只有等明年了。

 

冬至盛產期間所捕獲的烏魚,正是最富價值的時候。不僅肉質鮮美,更是母烏及公烏的魚卵與魚鰾最飽滿味美的時期。僥倖逃過漁民捕抓的烏魚會繼續游往巴士海峽,抵達後以肚子猛力撞往礁石,將魚卵全數撞出後再游回台灣海峽,此種烏魚稱為“回頭烏”,因其身體瘦弱且無魚子在身,較無經濟價值。


目前台灣市售的烏魚子分為台灣野生海捕烏魚子、進口烏魚子及養殖烏魚子等三類。其中野生海捕烏魚子品質好、味道美,是最上等的烏魚子;其次是進口烏魚子,因其為冷凍進口,其質感及口感較台灣野生海捕烏魚子差;再其次為養殖烏魚子,因其含脂量甚高且有土腥味,缺乏野生烏魚子特有的香味,品質有待改善。


近年來,因為地球環境變遷,使得氣溫逐年遞增;加上大陸漁民在台灣海峽北方攔截,甚至以炸魚等非法手段捕烏,使得台灣漁民烏魚捕獲量愈來愈少。長此下去,說不定以後台灣漁民捕捉烏魚的畫面,只有在歷史書上才能見到了。

想知道烏金的製作過程及料理方法嗎?詳細內容......

回中文首頁

有各類南北貨及進口食品罐頭....等,歡迎來電(店)參觀選購
地址: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36巷10號
電話:(02)2555-7581•2555-5481
傳真:(02)2555-6581
Mail:chiens01@ms28.hinet.net